黃斑點病變(上)

Chinese Version Only



黃斑點病變的徵狀

黃斑點病變最明顯的徵狀是中央視力模糊,患者以長者較多。 黃斑點是視野最中心的一點,故此黃斑點一旦出現問題,便會引致中央視力模糊。以閱讀報章為例,患者只能看到旁邊的東西,而看不到中心的文字。 另外患者亦會出現視野扭曲,直線影像會變成彎曲,例如患者看見門框時,門框會變得彎彎曲曲,程度因人而異。


黃斑點病變的成因

黃斑點病變常見於六十歲以後的長者,其成因可分為乾性及濕性兩種。

乾性的患者最初徵狀並不明顯,惟病情會慢慢轉差。而濕性的患者則是因血管不正常生長而出血,嚴重患者更會有突然失明的可能性。乾性的黃斑點病變也有機會變成濕性,治療方法亦與濕性不同。

另外,深近視的人士也可引發黃斑點病變,病變通常會較早發生,大約出現於四十歲至五十歲左右。其他疾病(例如視角虹膜炎)或眼部受到創傷等,都可能會引致黃斑點病變。

黃斑點病變的診斷方法

眼科專科醫生會先為患者做眼科檢查,以及利用阿母斯立方格(俗稱格仔紙),藉此確診患者是否患上黃斑點病變。一般情況下,正常人會見到直線,惟黃斑點病變的患者會見到扭曲的線條。格仔紙有助記錄扭曲程度及範圍,以助監控病情。

正常人看到的圖像

黃斑點病變患者
看到的圖像


此外,經確診後,眼科專科醫生會再進一步檢查,確認病變的範圍及程度。檢查方法一般可分為以下三種:

  • 螢光造影 (Fluorescence Angiography, FA)
    眼科專科醫生會將螢光劑注射到患者手部的血管,隨血液流到眼部,有助檢查不正常的血管。由於黃斑點病變通常會引致眼部血管結構不正常,螢光造影有助醫生檢查血管結構上的問題,這有助確定病變的原因和位置。

  • 靛氰綠造影 (Indocyanine green , ICG)
    靛氰綠造影的原理與螢光造影相同,但檢查的結構層次不同,有助準確確認病變的位置。
  • 光學相干斷層掃描 (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, OCT)
    光學相干斷層掃描可以檢查不同層次的黃斑點,能找出哪一層黃斑點異常、病變組織的厚度、有沒有出血或其他液體滲出的問題。

如想了解更多有關黃斑點病變的資料, 可參閱黃斑點病變(下)